有一對老年夫婦,也是《豐華報》的忠實讀者,只要看到超市服務臺有《豐華報》,老大爺就會順手拿一份,然后大體翻一下,當看到有我的名字,他腰板兒往后一挺,朝我豎起大拇指,重重而又夸張地說一句:“才女!”這讓我既羞澀又慚愧?;久棵咳绱?,就這倆字,也不多說,可能是找不到別的形容詞了。
那天我還遇到一個顧客。他雙臂彎曲,撐在服務臺玻璃柜上,認真地看報紙。他頻頻點頭,還嘟囔了一句:“小故事還不錯。”過了一會兒,他對著我說:“這是你嗎?”他湊近我,指著報紙上我的名字說。我答應著。他點點頭:“挺好的。”“哎呀,不好,都是些大白話,沒什么技術含量。”我扭扭捏捏地說:“你看人家寫的。”我把報紙翻到另一版,接著說:“讓人看不太懂,感覺好有深度,好有內(nèi)涵。”他笑了笑,語重心長地說:“還是普通人多,能讓老百姓看懂的就是好文章。”“你寫得太保守,可以再張揚一點。”這位顧客偶爾會對我的文章做一番評價。我辯解道:“主要是自己頭腦有很大的局限性,只有自己擅長的才能寫出來。就像經(jīng)濟一類的,腦子里沒有東西,根本寫不出來。”“那你平時可以多學習嘛,看一下關于經(jīng)濟方面的書籍,增加知識面,擴展一下思維,這個社會不學習是不行的。”“唉,確實如此!”這話讓我自慚形穢,想想自己如此懶惰,也是恨鐵不成鋼。
關于寫作,有時候水到渠成,便會順理成章一氣呵成。或有時靈感突然來了,我就必須立即抓住它,生怕讓其溜走成為過往云煙。而有時卻為找不到好的題材而發(fā)愁,只能拿著筆嘗試著寫。寫了一會兒,一看不行,推翻,重寫,再不行,推翻,再重寫。就這樣反反復復,在紙上亂寫亂畫,腦子里像老汽車一遍遍拿鑰匙轟,就差那么一點兒打不著火,又興奮又痛苦。
而寫作不應該給我們帶來痛苦,我們要看到它對我們有利的一面,正如傅雷先生在《傅雷家書》中對兒子傅聰說得那樣:“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,不是空嘮叨,不是莫名其妙地說長道短,而是有好幾種作用。”其中第三條是:“借通信訓練你的——不但是文筆,而尤其是你的思想。”我想,這也是我們寫作其中的一個目的。
(高新店 儀娟)
小編感悟:人生處處皆風景,關鍵在于有一雙發(fā)現(xiàn)美的眼睛與一顆深挖美的心靈。本文緊扣自己與寫作這個主題,從兩位顧客對自己文章的不同評價寫起,用真實而細膩的動作描寫和樸實無華的對話,向我們展示了自己和顧客的交流過程以及自己對寫作的感悟。但文章最感人的地方不在于顧客、作者談了多少關于寫作的見解,字里行間涌動的真誠與善良的人性美才最讓人倍感親切。不論是顧客對于作者的樸拙贊美和善意建議——只有對自己的孩子才會這樣說:“這個社會不學習是不行的”,還是作者對于顧客的真誠交流,雖然近乎一杯白開水,但一切都是從心而出,自然而然。不見任何雕飾,干凈的敘述、特別是干凈的人間真情,使得文章以其特有的溫度從報紙一角生出翅膀,鋪展開來,溫暖著這整一個的冬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