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,生活條件越來越好,可年味卻越來越淡了,每逢春節(jié),都好懷念小時候過年的氣氛。
小的時候,過了臘八就開始掃屋子了,這不僅僅是掃去灰塵的意思,它還寓意著掃去一年的不如意。到了臘月二十二、二十四這樣的雙數(shù)日子就開始做饅頭。這做饅頭可是個力氣活,面要硬,而且要反復揉好幾遍,這樣做出來的饅頭才夠香,夠勁道。我們不光做圓圓的大饅頭,還有“元寶”,“金魚”,可漂亮了。就我們農(nóng)村那種大鍋,要蒸四五鍋。饅頭入鍋了,大人們在燒火,小孩子們在胡同里玩。與以往不同的是,因為快過年了,孩子們難掩喜悅的心情,玩得可興奮了。再看看家家戶戶的煙筒,都冒著煙,煙慢悠悠地飄在空中,年味越來越濃。
到了年三十,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餃子餡兒了。“梆梆梆”,剁白菜、剁豆腐、剁粉條……雖然累但很快樂。一大盆餃子餡兒一大坨面,足足可以吃上好幾頓了。包完餃子就要貼春聯(lián)了。貼春聯(lián)是很講究的。每一扇門都要貼上福字,大門上貼長長的對聯(lián)和橫批,炕頭上的“抬頭見喜”,大門外的“出門見喜”,就連自行車上也貼上“出入平安”,等等。
我們農(nóng)村的習俗是:到了傍晚,要在天井里放上豆芥,寓意是:放豆芥出秀才。每一扇門后還要放桃枝,寓意是辟邪。在大門外放攔門棍,寓意是:攔住所有不好的東西。
晚上終于可以歇歇了。一家人在一起,炒幾個菜,喝點酒,看著春晚,其樂融融。到了晚上十一點半一般就要下餃子了,此時鞭炮聲此起彼伏。下熟餃子,大人們叫孩子吃飯不能叫名字,說是怕孩子的名字和老一輩的名字重名,那樣不禮貌。我們稱這個時候叫“五驚”。聽父母說“五驚”能主宰你一年的命運,所以父母都讓我們少說話,生怕我們說錯一句話。
初一早上我們早早就起床。穿上新衣服,穿上漂亮的鞋子,甭提多高興了。成群結隊的小伙伴挨家串門兒,見面都說過年好!壓歲錢是必不可少的,兩塊錢、三塊錢,放進自己的錢包里,想想那時候就覺得好熱鬧。
(銀楓店 儀娟)